close
避開削價戰,紡織業轉攻機能性紡品
 
【時報-記者沈美幸台北報導】國內紡織業者為避開與中國大陸削價
搶單的泥淖,紛紛轉型生產具有奈米、竹炭纖維、抗菌、吸濕排
汗,以及海島棉複合紗等功能或機能性紡織品。
 
新纖高層主管透露,該公司從改以生產工業用紗、工程塑膠,以及
聚酯薄膜等高附加價值紡織品後,今年第二季已開始轉虧為盈,前
三季財務報表還出現稅前盈餘二億二千多萬元。
 
業者指出,中國大陸為突破紡織品出口接連遭歐盟及美國實施配額
設限的困境,在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計畫中,確立未來二年內,會全
面淘汰產能一萬噸以下的化纖小廠,發展年量產規模十萬噸以上的
大廠,因此,大陸化纖廠總產能預計將減少四百四十萬公噸。
 
為此,大陸紡織相關研究單位已投入人力及經費,開發奈米、抗
菌、竹炭纖維及吸濕排汗等功能性或機能性紡織品,這使得台灣紡
織業在高附加價值產品上,與大陸還存有三至五年差距,一旦對方
迎頭趕上,台灣紡織業者僅存的利基將不復存在。
 
紡拓會副秘書長許文正表示,依據海關進出口資料統計,今年一至
十一月紡織品出口總金額一百零八億七千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退
六%,依目前情勢研判,台灣紡織業出口未來仍將持續萎縮,業者
若要避開與大陸拚價格,最好轉型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機能性或功能
產品,將服飾用紡織品的比重,從目前八○%逐步降至六○%,提
高家飾及產業用紡織品佔比,從目前各一成提高至二成。
 
新纖高層主管透露,新纖從去年開始調整產品配比,減少聚酯產品
比重,改以工業用紗、工程塑膠及聚酯薄膜等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
軸,讓新纖第二季本業開始轉虧為盈,第三季不但悉數彌補上半年
虧損二億八千八百四十萬元,還出現稅前盈餘二億二千多萬元。 
台南紡織、大東及宏遠等廠家主管指出,台灣工資要比大陸貴十
倍,價格絕對拚不過大陸紡織業者,各廠家才會積極開發具有吸濕
排汗、抗菌、抗UV紫外線及竹炭纖維等機能性或功能的紡織品,與
大陸紡織業者做市場區隔,這也是台灣紡織業對外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cko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