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談判重挫 東亞區域主義燎原
台經院副研究員洪財隆2006/7/28

啟動近五年的WTO杜哈談判回合日前宣告「中止」,
雖然一般預料談判並不會被無限期擱置,但破局所引
發的各種負面效應也將逐漸發酵。

明顯而立即的結果是,好不容易在2005年12月香港部
長會議中所達成的各項承諾形同歸零,尤其是低度發
展國家殷殷期盼的優惠減讓將因而落空。最直接的例子要屬美國原本答應的今年就要廢止的棉花出口補
貼。

更深層的意義則在於,此次談判喊卡堪稱是二戰之後
貿易自由化進程的一大挫敗,而被視為近代人類文明
重要瑰寶之一的「貿易多邊主義」(談判過程強調互
惠、談判結果一視同仁),也因此陷入重大危機。特
別是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權威也連帶受損,更多
的貿易摩擦將可能倒退回訴諸「以牙還牙」的叢林法
則。

杜哈談判回合失利,表面上的理由在於農業議題兜不
攏,特別是歐盟的農產品關稅,以及美國國內的農業
補貼,雙方都因內部壓力過大而難以動彈。更根本的
原因則應是,杜哈回合提供給促進貿易自由化(比如
出口產業)的誘因,不足以克服保護主義的誘惑(比
如不具競爭優勢的國內產業)。美國國會山莊上農業
州的議員與部分智庫學者早已揚言,除非包括印度與
印度在內的新興發展國家也能夠讓步,大幅降低工業
產品關稅與大舉開放服務業市場,否則他們無法說服
國內選民或壓力團體,何以美國這邊要大量削減農業
補貼。

而烏拉圭回合最後之所以成功,談判籌碼足夠利益交
換與斡旋,允為關鍵。西方工業國家得到「和貿易相
關的智財權協定」(TRIPs)與「服務貿易總協定」
(GATS),兩個深具優勢且蘊藏豐厚商機的領域(並
透過全球化加以實現),至於開發中國家則得到紡織
品與成衣將逐步自由化的承諾,作為補償。

杜哈回合顯然少了此一要素,以致工業國家、新興發
展中國家,以及低度發展國家,將焦點過度集中在到
處都敏感的農業議題上。這一方面說明了傳統的「邊緣談判戰略」(不然,拉倒)何以失靈,另一方面也
意味著,即使短期內重起談判,其前景也教人不敢樂
觀。換個角度來看,正是WTO前面(GATT/關稅貿易
總協定)八個談判回合的成功,包括降低工業產品關
稅這些相對比較單純的議題談完了,導致了杜哈回合
的現今困境。

當然,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益蔓延、以自由貿易協
定(FTA)領銜的區域主義勢必更加盛行,應是杜哈回
合談判受挫的最大後遺症。目前全球已有近200個區域
貿易協定正式生效,預計到2007年將會突破300宗,
而所涵蓋的貿易量更已達全球貿易量的半數。特別是對那些在雙邊(或區域)FTA洽簽競逐中不被青睞的對
象,包括經濟上處於弱勢的許多低度發展中國家,以
及在國際外交備受排擠的台灣,都有因區域經貿板塊
日益成形、交疊,而被「邊緣化」的疑慮。

不巧的是,台灣所處的東亞地區將是未來區域主義的
發展重鎮。傳統強權日本與崛起中的中國,透過FTA的
洽簽相互競逐區域政經領導權,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至於美國也深怕被東亞區域主義排除在外,特別是在
杜哈回合暫停之後,當會加強涉足東亞的力道。比較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除了已和新加坡正式締結FTA之
外,刻正談判中則有韓國、泰國、馬來西亞,排隊中
的則有菲律賓與印尼,更預計在近期內正式跟東協
(ASEAN)作為一個整體來洽簽FTA。

換句話說,面對東亞區域主義的浪潮,至少就FTA而
言,台灣最應該擔心的不是成局機會渺茫的「東協加
三」(日中韓一起),而是「東協加一」這條個別路
線。東協除了已和中國簽署FTA之外(雖然屬於較寬鬆
的FTA但慢慢落實中),也同日本積極洽簽中,南韓與
印度則都預計在明年完成簽署。如今又加上在WTO談
判回合失利之後,態度轉為積極的歐盟與美國。此一
發展趨勢對台灣的經濟與非經濟意涵可謂相當重大。

這麼多國家來跟東協洽簽FTA,不管是出自政治或區域
安全的考量,形式結盟的意義大過經貿自由化的成
分,相當程度還是會改變貿易流向與投資決定。對台
灣而言,由於沒有跟東協整體或個別國家簽署FTA,自
然無法享受相關貿易優惠,這時候可能會增加台商在
當地建立灘頭堡式(beachhead)的投資誘因,進一步
加劇台灣產業外移。

除了貿易優惠所引發的投資效果以外,這些FTA本身關於投資、服務貿易、自然人移動,以及智財權等規
範,都會影響投資動向。尤其是隨著FTA而來且錯綜複
雜的「原產地原則」規定,往往成了保護簽約國國內
中間產品或零組件產業的溫床,特別值得仰賴這些產
品出口與對外投資甚深的台灣高度留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cko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